奇闻异事欄目視頻美女
  1. 趣聞
  2. 正文

女子被帶到荒郊野外,臨死前,她提出一個要求:不要打我的臉

1940年2月,冬日的寒風在荒郊野外呼嘯著,如同悲鳴的輓歌。一輛黑色轎車停在空曠的原野上,車門打開,一名身著精緻旗袍的女子被粗暴地帶了出來。
她步履維艱,目光堅毅,卻難掩眼底的哀傷。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,她挺直脊樑,對圍住她的黑衣人提出了最後的請求:「白日青天,紅顏薄命,希望不要打我的臉!」
三聲槍響驟然劃破寂靜,猶如驚雷炸裂在冬日的天空。女子的身軀微微顫抖,然後緩緩倒下,倒在一片猩紅的血泊之中,生命的燭火在瞬間熄滅。
她,便是民國時期上海灘的名門千金、革命英烈——鄭苹如。


鄭苹如,出生於1918年的浙江蘭溪,其父鄭英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,矢志推翻封建統治,建立共和新秩序。
隨著時局的動盪與同盟內部的紛爭,鄭英伯心生倦怠,選擇了東渡日本求學。在那裡,他邂逅了一位日本富家之女,兩顆跨越國籍的心碰撞出愛情的火花,結為連理。婚後,他們育有一女,此女便是鄭苹如。
1932年,「一·二八」淞滬抗戰爆發,鄭英伯目睹祖國遭受外敵侵犯,再也無法安心居留異邦。他攜妻女毅然歸國,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上海。
此時的鄭苹如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,她不僅繼承了父母的聰明才智,還因隨母習得一口流利的日語,這在當時的上海灘實屬難得。她選擇了上海法政學院繼續深造,法律的嚴謹與人文的薰陶,使她愈發顯得知性而獨立。
畢業後的鄭苹如,憑藉出眾的容貌與氣質,輕易便俘獲了大眾的目光,甚至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《良友》畫報封面女郎。
但她並未滿足於浮華的表象,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在胸中燃燒,驅使她選擇了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。
她放棄了優渥的生活,毅然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,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與廣泛人脈,潛入敵營,成為了一名英勇無畏的地下工作者。
1939年,丁默邨投入汪精衛麾下,成為了一名喪盡天良的漢奸。
他組建偽特工總部,以昔日國民黨內部情報為餌,瘋狂獵殺抗日誌士,其手段之殘忍、危害之深重,令人髮指。清除丁默邨這一禍患,成為了革命隊伍刻不容緩的任務。
鄭苹如因其特殊的背景與出色的個人條件,被賦予了這項艱巨且危險的使命。她與丁默邨曾有一段「師生之緣」,當年他在上海法政學院擔任軍演教官時,鄭苹如恰巧是他的學生。
她巧妙地利用這段舊識,精心設計了一場「電車偶遇」,成功喚醒了丁默邨的記憶。面對昔日那位清新脫俗、如今更添韻味的女學生,丁默邨難以抵擋誘惑,很快便陷入鄭苹如的溫柔陷阱。
為更深入地掌握丁默邨的動向,鄭苹如接受了他的提議,成為其貼身女秘書。面對丁默邨的輕薄之舉,她強忍厭惡,以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機敏與其周旋,一邊收集情報,一邊尋找最佳的刺殺時機。
經過半年的潛伏與籌備,組織決定在1939年12月10日晚實施首次暗殺行動。但丁默邨狡猾如狐,當夜察覺異常,臨時取消赴約,使得狙擊手未能得手。
儘管初次行動失敗,但組織判斷未暴露鄭苹如的身份,決定繼續推進計劃。12月21日,臨近聖誕,鄭苹如邀丁默邨一同逛街購物。
在一家高檔皮革店內,當丁默邨試穿皮衣時,鏡子反射出的兩個可疑身影引起了他的警覺。他迅速付賬離去,躲過了刺客的槍口。
儘管如此,鄭苹如仍以其卓越的演技穩住了丁默邨,令其對她的真實身份毫無察覺。
聖誕節當天,丁默邨盛情邀請鄭苹如到家中共度佳節。鄭苹如視此為千載難逢的刺殺良機,攜帶一把小巧的白朗寧手槍,赴約而去。
卻不想丁默邨府邸戒備森嚴,暗殺計劃再次受阻。晚宴後,丁默邨提議共舞,鄭苹如趁機藉口去洗手間,試圖將手槍棄置窗外。
這一切已被嚴密監視的特務看在眼裡,他們不僅找到了被扔出的手槍,還立即向丁默邨報告。
丁默邨怒不可遏,將鄭苹如強行押回偽特工總部。面對審訊,鄭苹如隨機應變,編造了一個「情殺」故事,指責丁默邨背叛感情,引發殺手的報復。
丁默邨雖心生疑竇,卻因貪戀其美色,未立即處置她,而是將其囚禁,企圖軟化其意志,占為己有。
這一私心之舉卻引來了丁默邨妻子趙慧敏的醋意與憤怒。她假借丈夫之命,於1940年2月的一個寒冷夜晚,將鄭苹如秘密押至上海西郊處決了。
1945年抗戰勝利後,丁默邨終因漢奸罪行被判處死刑,於南京老虎橋監獄伏法,為鄭苹如的犧牲平添一絲安慰。
新中國成立後,她被追認為國民革命忠烈,其名字鐫刻在忠烈祠中,供後人瞻仰懷念。上海福壽園更是為她塑造了一尊青銅紀念雕像,以紀念這位為國家和民族捨生忘死的巾幗英雄。
鄭苹如的故事,不僅是個人悲劇與民族抗爭的交織,更是對所有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們的崇高致敬。她的美麗、智慧與勇氣,如同璀璨星辰,照亮了那段黑暗的歷史,激勵著後世子孫銘記歷史,矢志愛國。
猜你喜歡
商品推薦